看点一: “三桶油”日进斗金
昨天,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在京发布《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(2011-2012)》(以下简称《蓝皮书》)。记者从出席发布会的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秘书长彭元正处了解到,据不完全统计,去年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集团三大油企的净利润之和达到3327亿元,相当于每天进账9.11亿元。
三大巨头中,最赚钱的还是以上游勘探为主要业务的中石油集团。据彭元正介绍,2011年,中石油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2.36万亿,同比增长37.1%;净利润达到1304亿,同比增长5%,相当于日赚3.57亿元。以下游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中石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.55万亿,在三巨头中最高,但其1162亿元的净利润明显少于中石油集团。三巨头中的“小弟”中海油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484亿元,净利润861亿元。
尽管“三桶油”日进斗金,中石油集团更是多年稳坐“亚洲最赚钱公司”宝座,但今年看来,它显然无缘这一头衔,因为刚刚公布了年报的建设银行仅上市公司每天的净利润就超过4亿元。
看点二: 油价7年打滚儿上涨
《蓝皮书》显示,近7年来,国内油价已经翻了一番多。从调价曲线可以看到,2005年以来,国内成品油价格总体保持上涨态势。其中,汽油价格从2005年的每吨4000元涨至目前的每吨逾万元;柴油价格由2005年的每吨3900元涨至目前的每吨逾9000元。
彭元正认为,2005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总体上涨态势,与近年来国际油价攀升的趋势相合,“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,国际原油价格频繁大幅波动,加上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,国内成品油调价频率愈加频繁,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联系愈加紧密。”
《蓝皮书》显示,2009年迄今,国内成品油价格共经历了17次调整。以汽油价格为例,在12次上调中,汽油价格共上涨了4680元/吨;而在5次下调中,汽油价格共下降了3600元/吨,涨多跌少、涨快跌慢的现象的确存在,这无疑与目前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关,尤其是调价时间滞后,不能及时、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。
看点三: 需重视石油 被动“出口”
《蓝皮书》还提及了一个目前尚未引起重视、缺乏定量研究的石油被动出口问题,即对外贸易中间接出口“隐含石油”问题。
《蓝皮书》指出,由于大部分产业对油气产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消耗,因此我国非油气产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,也相当于间接地进行了石油贸易。由于我国石油消费强度(单位GDP所消费的石油数量)偏高,所以即便在出口1单位产值产品、同样进口1单位产值产品(即顺差为0)的情况下,我国仍相当于在通过产品贸易对外廉价“出口”
石油,何况我国连续多年保持贸易顺差。与此同时,我国在国际市场直接购买石油、通过国际合作获得份额油的成本和代价却越来越高,这无疑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风险。
此外,为防止油价上升过快,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,国家会对一些行业实施财政补贴,这些财政补贴也补贴了“中国制造”,相当于间接补贴了大量进口“中国制造”的国家和这些国家的消费者。如果我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增长方式不进行实质转变,这种现象就会持续存在。
近年来历次油价调整
2012年3月20日 |
汽油柴油每吨均上调600元 |
2012年2月08日 |
汽油柴油每吨均上调300元 |
2011年10月09日 |
汽油柴油每吨均下调300元 |
2011年04月07日 |
汽油每吨提500元 柴油每吨提400元 |
2011年02月19日 |
汽柴油销售价每吨提高350元 |
2010年12月22日 |
汽油、柴油每吨分别上调310元和300元 |
2010年10月26日 |
汽油、柴油每吨分别上调230元和220元 |
2010年6月1日 |
汽油、柴油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 |
2010年4月14日 |
成品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20元 |
2009年11月9日 |
汽、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480元 |
2009年9月30日 |
汽、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190元 |
2009年9月2日 |
成品油价每吨上调300元 |
2009年7月29日 |
成品油价每吨下调200元 |
2009年6月30日 |
成品油价每吨上调600元 |
2009年6月1日 |
汽、柴油价格均上调400元/吨 |
2009年3月25日 |
汽油价格每吨上涨290元;柴油价格每吨上涨180元; |
2009年1月15日 |
汽油价格每吨降低140元;柴油价格每吨降低160元;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