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厂2006年累计从非洲的喀麦隆、马里、贝宁、津巴布韦、科特迪瓦(象牙海岸)等国进口原棉超过2 000 t,大大降低了配棉成本,但非洲棉长度整齐度差,短绒率高,细度偏粗,细杂多,色泽发灰或发黄,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。我厂在C18 tex等品种上非洲棉的使用比例高达60%,经过不断摸索改进,成纱质量稳定。表1为非洲棉与国产棉的物理性能指标对比。
可以看出,非洲棉与国产棉在纤维长度基数、短绒率、细度、未成熟纤维含量、含杂率等方面差异较大。
1 纺纱工艺流程
A002D型自动抓棉机→A035型混开棉机→A034型六滚筒开棉机→A036C型豪猪开棉机→A092A型给棉机→A076C型成卷机→118lC型梳棉机→FA311型并条机(两道)→A454型粗纱机→FA502→CGA型细纱机
2 纺纱工艺技术措施
2.1 配棉管理
由于非洲棉色泽发黄或发灰,因此在配棉接批时比例应控制在6%以内。进口棉一般为大包,包重在220 kg左右,每次接批只能用l/2包,过渡期不少于3天,以杜绝色差及花纬的产生。
2.2 开清棉工序
(1)由于非洲棉和国产棉物理性能差异过大,为保证成纱质量稳定,开清棉首要任务就是充分混合,保证配棉成分均匀稳定。首先要将挑拣过三丝异纤的棉花经过打包后再上圆盘,以避免棉花虚高造成抓花不匀。同时自动抓包机的工艺参数做如下调整: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为4 mm,抓棉小车下降动程为每次3 mm,做到“勤抓少抓”。
(2)非洲棉大多为机采棉,虽然含杂率不高,但叶杂、带绒籽屑等细杂较多,难以排除,因此清花工艺配置应尽可能减少猛烈打击,以避免使杂质变得更小,多采用自由打击、放大尘棒隔距、多落等措施来除杂。
2.3 梳棉工序
梳棉工序是排除非洲棉中所含杂质的关键工序。我们采取以下措施:一是将小漏底弦长由180 mm截短加工成175 mm,以加大第二落杂区长度,让细杂多落;二是加快盖板线速度,由77 mm/min提高到105 mm/min,增加盖板花量。经测试,C18 tex纱梳棉结杂总数由原来的73个/g降到61个/g,效果明显。
2.4 并条工序
根据非洲棉纤维长度整体度差的特点,并条工序采用6根并合,以降低总牵伸倍数,避免小匀恶化,工艺配置为:并合数6根,牵伸倍数5.866倍,罗拉隔距6×12 mm,后区牵伸1.633倍,喇叭口隔距2.8 mm。经测试,C18 tex纱并条条干CV值为3.8%,与使用100%国产棉时3.7%的水平相当。
2.5 粗纱工序
采用加大粗纱定量及捻系数的措施来降低粗纱意外伸长,减少成纱细节,粗纱工艺配置为:粗纱定量4.21g/10m,牵伸倍数7.709倍,捻系数(公制)105.6,罗拉隔距24mm×28 mm,钳口隔距6.5 mm。经测试,C18 tex粗纱条干CV值为5.9%,与100%国产棉时6.0%的水平相当。
2.6 细纱工序
大比例使用非洲棉纺普梳纱,因其短绒率高,长度整齐度差,造成成纱细节多,后工序织造断头高,效率低。因此,细纱工艺配置以减少细节、提高成纱条干CV值为主。为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,采用后区大隔距、小张力牵伸、集中前区牵伸的工艺思路。针对FA502-CGA型细纱机前区隔距只能做到18 mm的特点,利用平车,逐台将前罗拉凳与中罗拉相邻的侧壁削磨掉1 mm,使前区罗拉隔距做到17mm,成纱条干与常发性纱疵均有很大改善。
3 运转操作管理
非洲棉使用过程中,落棉大,飞花多,易造成黄竹节等疵点,生产中应加强运转操作管理。
(1)梳棉工序应增加一次掏清扫后车肚花的工作,随时保持喇叭口周围清洁,无积花,避免产生夹杂条。
(2)并条、粗纱工序应加强对清洁装置的维修,保持其作用良好,随时揩清棉条通道积花。
(3)细纱工序应注意罗拉轴瓦的清洁,避免其夹杂而造成条干不匀疵布。
(4)各工序应及时处理疵品条、疵点纱,疵品滞留不超过3个班,同时先做先用,避免黄白纱的产生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