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资11亿元的湖北武汉白沙洲大桥自2000年建成后不久就被称作“崭新的破桥”,“十年九修”。今年3至4月,封闭大修后正式通车才两三个月的白沙洲大桥,引桥上又出现坑洼。
据悉,大桥屡次维修,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与钢桥面膨胀系数不同,因而黏结不牢,加之武汉冬夏温差较大,沥青铺装层容易出现裂缝,当车辆在桥上急刹时,易推动沥青混凝土沿着钢箱梁往前滑移,就导致了桥面凹凸不平。
去年进行的白沙洲大桥整治工程,被称作大桥的“换脸”手术,主要是为白沙洲大桥更换沥青路面。新桥面将采用美国“环氧沥青混凝土”这一新材料。
“环氧沥青主要用在正桥上,引桥上只是更换普通沥青,这次的问题主要出在引桥上。”施工方表示,“问题出在新防水层的施工上。”据解释,此次大修中,白沙洲大桥引桥首次使用了新型防水卷材,该材料通过加热可与桥底板混凝土和桥面沥青融为一体。
“赶工期和对新型防水材料认识不足,是桥面损坏的原因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“目前这七八个洞已经补好。”
这次的问题解决了,会不会不久后又出现新“病情”?桥梁专家表示,白沙洲大桥屡坏屡修的背后,恰恰是不经反复试验就贸然使用某些“新技术”、“新工艺”的恶果。
|